2024/03/28 星期四

计量培训

联系方式

东莞市计量协会

协会电话:0769-82633291

培训电话:0769-23060132  

19928172638 

协会邮箱:dgjlxh@163.com

培训邮箱:jiliangpeixu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东莞市计量协会

微信订阅号:东莞计量协会

协会微信小程序:东莞市计量协会

培训微信小程序:东莞计量技术培训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计量资讯】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全文及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企业计量能力进一步提升,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计量工作重点和要求,提出了下一步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对于当前振兴实体经济、助推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企业计量意识显著增强,计量活动更加规范,计量能力显著提升,计量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计量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到2035年,企业计量意识深入人心,计量活动更加高效,计量能力全面提升,计量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计量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指导意见》明确了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十三项重点任务,在强化企业计量能力建设的主体地位方面,明确企业应当全面加强计量管理,合理配置和应用计量资源,积极培育企业计量创新能力;在做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支撑服务方面,要求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和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要积极加大对企业计量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计量技术服务水平;在优化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方面,要不断完善企业计量政策法规体系,深化企业计量“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计量发展政策环境。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积极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引导,不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提升计量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重视企业计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场监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中央企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计量是重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支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增强,计量基础能力稳步提升,计量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快,计量在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能力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创新能力“散而不强”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面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需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各类计量技术服务资源为支撑的企业计量体系,进一步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开展计量工作的主体地位,健全企业计量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动企业计量活动规范化开展。加强企业计量工作顶层制度设计,完善企业计量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创新企业计量工作理念和模式,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和产品全寿命周期需求的企业计量体系,促进企业计量资源优化升级和计量能力提升。分类指导,逐步推进。针对不同行业、领域、规模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分类、分层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科学合理组织试点实施,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先进企业计量理念、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协同创新,服务发展。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学协会等各类社会资源作用,为企业计量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体系认证、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企业计量意识显著增强,计量活动更加规范,计量能力显著提升,计量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计量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

到2035年,企业计量意识深入人心,计量活动更加高效,计量能力全面提升,计量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计量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企业计量能力建设的主体地位。

1.全面加强企业计量管理。企业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将计量管理要求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推动计量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协同发展。明确企业计量管理职责,创新计量管理手段,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计量法制性要求,确保守住法制计量底线。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和生产工艺特点,建立覆盖材料检验、研发设计、质量控制、出厂检验、应用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计量保障体系,提升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

2.合理配置和应用计量资源。企业应当结合当前存在的计量能力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计量测试需求,合理确定计量工作重点,保证计量投入,确保必要的计量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建立动态更新的计量器具配备清单,制定计量器具作业指导书、使用手册等,将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要求纳入企业标准,推动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规范化管理,重点用能单位、排放单位还应当配备能源资源、碳排放相关计量器具,满足能源资源、碳排放相关计量要求。强化企业仪器设备溯源性要求,建立必要的计量标准装置,梳理试验和生产过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保证测量仪器设备的量值准确可靠、溯源有据。3.积极培育企业计量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围绕重点领域计量创新需求,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计量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计量技术创新和攻关,力争在支撑产业链运行的计量技术瓶颈上取得新突破、多出新成果,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核心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企业计量相关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形成有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自主创新赋予新能量、打造新引擎,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4.强化企业计量数据积累与应用。企业应当加强计量数据的积累,对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过程的计量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开展计量数据分析研究,推动企业生产控制过程改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慧计量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加大在用计量器具、试验检测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力度,建立智慧计量实验室和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计量数据挖掘力度,提升数据应用价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计量数据应用平台建设。

(二)做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支撑服务。

1.构建企业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对企业计量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独立或与有关主体联合承担计量类重大科研项目,组织龙头企业、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等,探索构建计量科技创新联合体,着力打造数字化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以企业计量需求为导向,利用科技园、众创空间、科创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加大产学研用计量技术联合攻关力度,建立计量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加强企业急需的计量测试仪器设备研制,加快计量测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2.打造企业计量协同发展平台。鼓励计量技术机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建立企业计量供需对接平台,汇聚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学协会等各方力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服务,为企业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提供计量解决方案。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联合计量技术机构、行业学协会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计量协同发展。3.提升企业计量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各级计量技术机构最大限度缩短为企业提供型式评价和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的服务时限,广泛推行电子计量证书,提升计量技术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准确可靠、值得信赖的计量服务。常态化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充分发挥计量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各类计量技术机构参与服务行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及欠发达地区企业计量服务供给。4.加强企业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计量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建立关键领域计量攻关团队,培养高层次计量领军人才。支持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和行业学协会等共建一批计量人才技能实训基地,鼓励企业开展“传、帮、带”计量实践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培育一批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的计量技术队伍,加快培育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计量紧缺人才。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计量师、计量工匠等人才制度,广泛开展企业计量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计量英才和计量工匠典型,构建企业计量人才培养体系。

(三)优化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

1.完善企业计量政策法规体系。全面梳理影响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和政策环境,清理和废除妨碍企业发展的计量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计量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部门、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提升计量技术规范的开放共享水平。2.深化企业计量“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引导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自主开展计量器具溯源,在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取消企业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考核和强制检定。推动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搭建企业计量能力交流与技术服务共享平台,发挥计量能力先进企业标杆引领作用,促进企业计量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工作,优化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布局、建设和监管,引导企业自愿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充分发挥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优化企业计量发展政策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企业计量发展基金,建立健全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计量创新发展机制,争取将计量能力和水平、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结果等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先进制造业企业认定、质量标杆、质量奖评定过程。支持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搭建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和平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资源共同参与、产检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计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4.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强化用能用水单位的能源、水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持续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研究建立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制度,为企业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服务国家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支持企业参与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计量技术研发,营造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环境。5.引导企业加强计量成果应用。推动企业计量成果广泛应用,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总结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开展计量活动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可复制、可推广典型方案和计量成果的应用。引导仪器仪表企业加强高端测量仪器核心技术研究,鼓励采用高品质国产仪器仪表,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计量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计量情况,分析企业计量需求,解决企业计量实际问题,切实保障企业计量工作落地落实。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借助全国质量标杆等活动,不断激发和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强化企业计量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加大计量能力建设投入,通过计量更好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强化政策支持。各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持续开展企业计量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的计量能力和水平,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企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专项,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基金和金融产品的支持。健全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体系,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创新服务模式。各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加大对第三方专业计量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服务业态和市场化服务机制。借鉴先进的计量理念、计量技术、计量文化和计量管理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计量工作模式。

(四)加大宣传引导。各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和有关行业学协会等要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计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计量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提高计量政策知晓率和惠及面。要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加大企业计量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大力普及计量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计量先进理念,加强企业计量培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提升计量社会影响力,营造重视企业计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2年11月2日

《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便于各地各有关部门更好理解掌握相关内容,抓好贯彻落实,现就《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基本原则、贯彻实施要求解读如下。

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企业是国家创新的主体,企业计量能力的强弱,体现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计量是重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支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当进一步发挥计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支撑保障作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国家高度重视企业计量工作,近年来,企业计量意识不断增强,计量基础能力稳步提升,计量在服务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加快,计量在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能力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创新能力“散而不强”等突出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计量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指导意见》。

二、近年来,计量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计量基础支撑保障作用,切实帮扶企业纾困解难。

一是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和“优化计量 提质增效”等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展了“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和“优化计量 提质增效”活动。以工业企业为主体,激发企业对计量工作的内生动力和需求,进一步加深了工业企业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计量在工业企业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在工业企业形成学计量、用计量、重视计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发挥计量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是扎实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组织各地连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计量现状与需求调研,精准施策,帮助企业解决计量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组成各类计量技术服务队1.1万余个,走访调研企业16.5万余家,发放并收集调研问卷26万余份,开展座谈和培训60万余人次,提供各类计量技术服务近100万人次,开放计量实验室1.4万余家,共享仪器仪表设施8万余台(套),指导企业建立计量标准1.1万余项,帮助近1.5万余家企业完善测量管理体系。

三是出台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2022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国内疫情多发等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明显增加。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总局印发《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在原有计量服务中小企业举措进一步延续执行的同时,从多个维度提出实招和硬招,为中小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四是强化计量政策和技术服务。组织开发了35门“企业计量公益课程”,为有需求的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提供便捷的学习方式和优质免费的课程内容,实现了让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从线下搬到线上、从专家直达基层的良好效果。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携手促产业、云上话计量”产业计量工作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展现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产业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的成果,营造计量促进产业发展、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良好氛围。

三、《指导意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指导意见》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立足新时代,突出战略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和水平,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是适应新形势,突出方向性。《指导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结合企业计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我国企业计量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明确了提升企业计量意识、规范计量活动、提升计量能力、优化计量政策环境的目标,推动计量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是明确新任务,突出多元性。《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聚焦计量在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路径。包括强化企业计量能力建设的主体地位,做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支撑服务和优化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积极引导各方重视企业计量工作,不断提升企业计量能力,从而更好地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

四、《指导意见》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面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需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各类计量技术服务资源为支撑的企业计量体系,进一步夯实企业计量基础,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共分为3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一)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5年、2035年主要目标。

(二)重点任务。围绕提升企业计量能力,从强化企业计量能力建设的主体地位、做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支撑服务、优化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等3个方面,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计量工作思路和重点。

(三)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五、《指导意见》基本原则是什么?

《指导意见》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企业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企业开展计量工作的主体地位,健全企业计量技术和管理手段,推动企业计量活动规范化开展。加强企业计量工作顶层制度设计,完善企业计量政策法规,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健全体系,提升能力。创新企业计量工作理念和模式,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和产品全寿命周期需求的企业计量体系,促进企业计量资源优化升级和计量能力提升。

三是分类指导,逐步推进。针对不同行业、领域、规模企业发展特点和需求,分类、分层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科学合理组织试点实施,充分发挥典型经验的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先进企业计量理念、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

四是协同创新,服务发展。充分发挥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学协会等各类社会资源作用,为企业计量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体系认证、人才培养等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六、如何强化企业计量能力建设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企业主动性,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提升企业计量能力。

一是全面加强企业计量管理。企业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将计量管理要求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计量管理职责,创新计量管理手段,根据企业需要设置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企业计量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计量法制性要求。

二是合理配置和应用计量资源。企业应当结合当前存在的计量能力短板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计量测试需求,合理确定计量工作重点,保证计量投入,确保必要的计量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建立动态更新的计量器具配备清单,制定计量器具作业指导书、使用手册等,将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要求纳入企业标准,重点用能单位、排放单位还应当配备能源资源、碳排放相关计量器具,满足能源资源、碳排放相关计量要求。

三是积极培育企业计量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集中力量开展基础前沿和共性关键计量技术创新和攻关,力争在支撑产业链运行的计量技术瓶颈上取得新突破、多出新成果,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核心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企业计量相关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

四是强化企业计量数据积累与应用。企业应当加强计量数据的积累,对产品研制、试验生产、使用过程的计量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开展计量数据分析研究,推动企业生产控制过程改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慧计量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数据的智能化采集、分析与应用。加大计量数据挖掘力度,提升数据应用价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计量数据应用平台建设。

七、怎样做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支撑服务?

一是构建企业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加大对企业计量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独立或与有关主体联合承担计量类重大科研项目。加大产学研用计量技术联合攻关力度,加强企业急需的计量测试仪器设备研制,加快计量测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是打造企业计量协同发展平台。鼓励计量技术机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有条件的企业加入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建立企业计量供需对接平台,汇聚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学协会等各方力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服务。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能力。

三是提升企业计量技术服务水平。推动各级计量技术机构最大限度缩短为企业提供型式评价和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的服务时限,广泛推行电子计量证书。常态化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充分发挥计量服务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强化对中小微企业及欠发达地区企业计量服务供给。

四是加强企业计量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计量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支持企业、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和行业学协会等共建一批计量人才技能实训基地。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计量师、计量工匠等人才制度,广泛开展企业计量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计量英才和计量工匠典型。

八、如何优化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企业计量政策法规体系。清理和废除妨碍企业发展的计量政策,建立健全企业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和规章。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部门、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

二是深化企业计量“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建立最高计量标准,引导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自主开展计量器具溯源。推动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搭建企业计量能力交流与技术服务共享平台。加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工作,优化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布局、建设和监管。

三是优化企业计量发展政策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企业计量发展基金,建立健全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计量创新发展机制。支持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搭建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和平台。

四是鼓励企业加强能源资源计量和低碳计量。强化用能用水单位的能源、水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持续开展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活动。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计量体系,研究建立重点排放单位碳计量审查制度。支持企业参与低碳、节能、节水、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共性计量技术研发。

五是引导企业加强计量成果应用。推动企业计量成果广泛应用,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引导仪器仪表企业加强高端测量仪器核心技术研究,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企业。

九、《指导意见》贯彻实施要求有哪些?

各级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计量工作,认真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掌握企业计量情况,分析企业计量需求,解决企业计量实际问题,切实保障企业计量工作落地落实。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借助全国质量标杆等活动,不断激发和引导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工具和方法,强化企业计量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加大计量能力建设投入,通过计量更好支撑企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二是积极开展企业计量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的计量能力和水平,结合地方实际设立企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专项,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基金和金融产品的支持。三是加大对第三方专业计量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形成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服务业态和市场化服务机制。借鉴先进的计量理念、计量技术、计量文化和计量管理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计量工作模式。四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计量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计量政策,加强政策解读,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享受政策,提高计量政策知晓率和惠及面。要结合“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重大活动,加大企业计量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大力普及计量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计量先进理念,加强企业计量培训,增强企业计量意识,提升计量社会影响力,营造重视企业计量的良好社会氛围。